从积极自由到消极自由——张佛泉自由观念之转变
张洪彬;
摘要(Abstract):
张佛泉的自由观念经历了一个从积极自由观到消极自由观的转变。1930年代,身处民族危亡的时代背景中,张佛泉批评古典自由主义所持的消极自由观即个人自由是"免于他人干涉的领域",会加深个人与国家之间的鸿沟,因而他援引新自由主义的积极自由观,力图调和二者的关系。但他很快就注意到积极自由观可能导致的"以自由之名行奴役之实"的危险,转而主张消极自由观,并与新儒家发生了激烈论争。
关键词(KeyWords): 张佛泉;自由观;积极自由;消极自由
基金项目(Foundation):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学术新人奖基金赞助(项目号:XRZZ211014)
作者(Author): 张洪彬;
Email:
参考文献(References):
- [1]张佛泉:《论自由》,《国闻周报》第12卷第3期,1935年1月14日。
- [2]李强:《自由主义》,吉林出版集团2007年版,第217~224页。
- 伯林:《自由论》,胡传胜译,译林出版社年版,第页。
- [1]张佛泉:《论自由》,《国闻周报》第12卷第3期,1935年1月14日。
- [2]张佛泉:《论自由》,《国闻周报》第12卷第3期,1935年1月14日。
- [3]张灏:《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》,崔志海、葛夫平译,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,第123~124页。
- [4]张佛泉:《论自由》,《国闻周报》第12卷第3期,1935年1月14日。
- [5]张佛泉:《论自由》,《国闻周报》第12卷第3期,1935年1月14日。
- [6]张佛泉:《论自由》,《国闻周报》第12卷第3期,1935年1月14日。
- [7]张佛泉:《论国民政治负担》,《国闻周报》第10卷第33期,1933年8月21日。
- [8]张佛泉:《论国民政治负担》,《国闻周报》第10卷第33期,1933年8月21日。
- [1]张佛泉:《个人自由与社会统制》,《国闻周报》第12卷第28期,1935年7月22日。
- [2]伯林:《自由论》,第186~246页。
- [3]张佛泉:《自由之确凿意义》,《自由中国》第8卷第10期,1953年5月16日;张佛泉:《自由观念之演变》,《民主评论》第4卷第11期,1953年6月6日;张佛泉:《自由与人权》,台北,台菁出版社,年。
- [4]张佛泉:《自由与人权》,香港,亚洲出版社,1955年,第195页。
- [5]张佛泉:《自由与人权》,第167页。
- [6]张佛泉:《自由与人权》,第29页。
- [7]张佛泉:《自由与人权》,第64页
- [8]张佛泉:《自由与人权》,第5页。
- [9]张佛泉:《自由与人权》,第169页。
- [1]张佛泉:《自由与人权》,第179页。
- [2]张佛泉:《自由与人权》,第181页。
- [3]钱永祥:《纵欲与虚无之上——现代情景里的政治伦理》,三联书店2002年版,第183页。
- [4]殷海光:《政治组织与个人自由》,《自由中国》第10卷第2期,1954年1月16日。
- [5]张佛泉:《自由与人权》,第41页。
- [6]李强:《自由主义》,第121页。
- [7]张佛泉:《自由与人权》,第3页。
- [1]伯林:《自由论》,第204页。
- [2]欧阳哲生编:《胡适文集》(12),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,第805~806页。
- [3]余英时:《重寻胡适历程:胡适生平与思想再认识》,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,第238页。
- [4]张佛泉:《自由与人权》,第22页。
- [5]徐复观:《给张佛泉先生的一封公开信——环绕着自由与人权的诸问题》,《民主评论》第5卷第15期,1954年8月16日。
- [6]关于以张佛泉、殷海光为代表的自由主义与以牟宗三、唐君毅、徐复观为代表的新儒家之间的论争,可参见翁志宗《自由主义者与当代新儒家政治论述之比较——以殷海光、张佛泉、牟宗三、唐君毅、徐复观的论述为核心》,国立政治大学中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博士学位论文,2001年。
- [7]江宜桦:《台湾自由主义:挑战与响应》,载江宜桦、李强主编《华人世界的现代国家结构》,台北,商周出版社,2003年,第46~49页。
- [8]张佛泉:《自由与人权》,第232页。